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兒科

醫療文章

春天幼兒及兒童常見的疾病 (上)
2012-04-05
范揚達醫師

      寒冷的冬季漸離去,春季已近,每年十月到來年三月為高峰期的流感(主要症狀為倦怠、頭痛、腰痛、肌肉酸痛、關節痛和高燒現象)雖已漸緩和,、然而春天的天氣變化,日夜溫差、濕度變化隨著春雨季節大,天晟醫院小兒科范醫師提醒父母,春天也是呼吸道等疾病發生的高峰期,成長中的兒童發生機率高,父母不可掉以輕心。

      在春天兒童容易發生之疾病有:呼吸道疾病 , 過敏性疾病及過敏性呼吸道症, 腸病毒, 腸胃系統疾病 , 皮膚疾病。天晟醫院小兒科范醫師將在接下來的文章;分別介紹各種兒童在季節交替時易發疾病之症狀及預防方法。

呼吸道疾病

      在春天最常見的仍然是「 感冒」的急性鼻咽炎或咽喉炎。可引起感冒症狀的病毒超過 200種,所以可能反覆出現類似症狀,以鼻病毒為首位,其他如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冠狀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症狀包括發燒、頭痛、流鼻水、鼻塞、咳嗽和食慾不振,病程大約1週, 年紀越小症狀變化可能越快,特別需要配合就醫

      造成「哮吼症」是最特別的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引起咽喉聲帶水腫,典型症狀有聲音沙啞、咳如狗吠、吸氣喘鳴不安, 常發生在傍晚和夜間睡醒時伴有發燒,。致病原以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與腺病毒為主。父母看到幼兒,愈咳嗽愈聲音沙啞、喘鳴,往往非常緊張。家長可將孩子帶到充滿溼熱蒸氣的浴室,可使症狀減輕。但如果孩子呼吸不順, 高燒煩躁,必須立刻就醫。可能併發細菌性會厭炎,其進展惡化極速,甚至可能氣道阻塞死亡。

過敏性疾病及過敏性呼吸道症

      春天溫差大、「過敏性鼻炎」也是在春天好發的嬰幼兒疾病,常見在清晨打噴嚏、鼻塞、流鼻水、眼睛癢、鼻子癢,睡覺時打呼張口;平日揉鼻子、流鼻血,或因鼻水倒流到喉嚨,會有不自覺的長期習慣清喉嚨,咳嗽的表現, 早晚會有較劇烈的咳嗽,生活品質差而學習不專心.


     過敏原從戶外的花粉、草木的細小種子到室內的灰塵、塵、寵物的皮毛分泌物、二手煙和黴菌等皆可能。要預防過敏性鼻炎,要將引起過敏的物質,如:家塵、、花粉、蟑螂、黴菌等清除乾淨,可減緩症狀的發生,並遵從醫囑。另外如氣候變化、空氣汙染、冷熱飲食等非特定因素引起的過敏,則可戴口罩、少喝冷飲避免大聲吼叫,預防呼吸道過敏症狀發生。

      春天過敏性疾病異位性皮膚炎也經常困擾 6 歲以下的兒童,是過敏體質的早期症狀,幼兒皮膚患處集中在臉上,眼睛及口鼻四周和雙頰,常見搔癢紅斑和抓痕;兒童的好發部位常在肘窩、膝窩及手部。異位性皮膚炎過敏原來自於接觸和食物,平常保健要避免清潔劑或肥皂等刺激物殘留在皮膚,衣著要寬鬆透氣,患部可擦乳霜保濕,嚴重部位可塗類固醇軟膏,手腳指甲盡可能修剪、帶上棉織襪套,以防抓破皮膚感染細菌。大多數患者 6 歲之後症狀減輕,到青春期大多數自然痊癒。

      持續的鼻子過敏產生常伴隨著「過敏性結膜炎」發生,會有眼睛癢、發紅、刺痛和流眼淚。過敏性鼻炎控制良好能避免併發鼻竇炎、中耳炎,避免氣喘症狀。臨床症狀藥物治療上可運用解充血藥、抗組織胺和類固醇治療。


      氣喘是呼吸道長期過敏性的發炎反應,可造成幼童喘鳴,呼吸不順,嘔吐,頭痛,腹痛;越小的孩子要診斷氣喘要越謹慎,因為幼童細支氣管炎或肺炎亦可能有相類似的症狀。高達80%的氣喘幼童在5 歲前就有喘鳴症狀,家長和醫師配合,觀察幼童相關症狀,正確診斷早期預防。

      上述疾病均為季節交替時,孩童易出現之疾病。家長若發現家中孩童出現相關症狀,應趕快帶去給小兒科醫師診治。及早治療方能得到最好之治療效果。

(在下一期系列文章中,我們將繼續介紹孩童在季節交替時好發疾病之症狀與預防方法。如腸病毒,猩紅熱,腸胃系統疾病,感染引起皮膚表現的疾病及泌尿系統等 )

 

  • facebook
    facebook
  • Messenger
    Messenger
  • 服務電話
    服務電話
  •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