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文章
隨著天氣逐漸炎熱,今年(2014)五、六月進入腸病毒流行高峰期,主要流行病毒株為克沙奇A型,到目前為止共有4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無死亡病例,感染病毒型別為克沙奇A2、A16、A5及腸病毒71型各一例。最容易導致重症的腸病毒71型並無明顯開始活躍的跡象,研判近期發生大規模重症疫情的風險仍低,但是醫師與民眾仍應保持警覺,落實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正確勤洗手,以降低感染與傳播的機會。
腸病毒感染潛伏期平均3到5天,發病前數天在喉嚨及糞便都有病毒存在,即開始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其傳染途徑主要經由腸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沬、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接病人的分泌物而受到感染。
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絕大多數症狀輕微,最常引起疱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及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這二種疾病有時候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臨床表現,包括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及肢體麻痺症候群。常見的臨床表徵如下︰
-
疱疹性咽峽炎︰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病程為4至6天,病例多輕微無併發症。今年的患病兒童以此居多。
-
手足口病︰特徵為發燒、喉嚨痛及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佈於口腔黏膜、舌頭、軟顎,四肢則是手掌、腳掌、膝蓋,甚至肛門周圍。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病程為7-10天。
-
無菌性腦膜炎與腦炎︰特徵為發燒、噁心、嘔吐、頭痛及頸部僵硬,可能會致命。
-
急性心肌炎及心包膜炎︰特徵為突發性呼吸困難,蒼白、發紺、嘔吐。開始可能誤以為是肺炎,接著出現明顯脈搏過速,快速演變成心臟衰竭、肺水腫休克,甚至死亡,然而存活的孩子會復原得很快。
當病童出現下列情形,極有可能是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應立即送大醫院就醫,以免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
神經系統病徵︰包括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意識障礙、急性肢體麻痺、抽搐、腦神經功能異常等神經學異常。
-
交感神經病徵︰包括臉色蒼白、血壓上升、體溫正常時心跳過快、冒冷汗、肢體顫抖(tremor)、高血壓等。
-
心肺系統病徵︰包括呼吸急促、心跳過速或過慢,血壓下降、脈搏微弱、皮膚發紺、手腳冰冷等。
至於腸病毒病兒,家長應注意居家照護6要訣︰
-
多補充水份、果汁、湯汁皆可。
-
吃冰涼食物,減少口腔潰瘍的疼痛。
-
在家休息與隔離(一週),不出入公共場所及上學。
-
舒適的環境,別讓孩子太冷或太熱。
-
注意衛生及勤洗手,小心處理排泄物
-
留心觀察病情,小心重症前兆病徵。
家長及學校老師們若能對腸病毒引起的疾病有正確的觀念及認識,可減少不必要的恐慌及焦慮,讓病童獲得良好的治療與照顧,並減少疾病的傳播,相信寶貝們應可順利的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