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社區健康園地

醫療文章

居家護理 走入社區陪伴照護
2016-10-26

  大雨磅礡,地下道旁的黃泥水宛如一條小河,汽車行駛而過濺起了水花,夜裡一場大雷雨,映著內心焦急與不安,冷氣出風口凝結了冷空氣滴下水珠,視線模糊,穿越了數個閃著黃燈的十路口。清晨突然驚醒的電話聲,熟悉的聲音微弱又溫柔:「護理師…阿嬤呼吸好喘好喘,身體好冰、臉色蒼白叫她沒有反應,家裡沒人手,外面雨又這麼大…我好害怕,你可以來一下嗎?」。

  陳奶奶 96歲 重度失智症臥床三年,認識這個照護家庭是從爺爺五年前胃癌術後到末期照護善終階段,居家護理投入的照護協助,儼然成為家庭重要醫療決策一份子,爺爺離開後,奶奶就是潛在的照護問題,依據奶奶意願,維護餘生之生活品質為照護目標,拒絕延長痛苦,跟著家人一起訂定善終計畫,在這一年來,因為無法正確進食、不愛喝水、不願吞嚥,最終仰賴鼻胃管以維持身體營養所需,外表嬌小瘦弱、說話輕聲細語,是主要照顧者二女兒,我稱她蓮姐姐,做任何照護分派總有條不紊,奶奶的床頭張貼了一天24小時照護計畫表,每天從5AM起刷牙、管灌五色蔬果湯、測血糖、打胰島素、腹部按摩早晚兩次、關節運動一天5次、洗澡、讀字卡、聽收音機、唱桃太郎(奶奶最熟悉的日本歌)、直到晚上11點刷牙、洗臉、睡覺…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隨側陪伴照護,詳列的時間表,按表操課,從不假他人之手,因為她說:「小時候媽媽也是給我這無微不至的照護,現在我希望她能活到120歲,讓我可以機會回饋媽媽的愛」。

  巷弄道路非常狹窄,顧不得車輛無法停妥,微弱的街燈,我快步走進昏暗的防火巷直奔案家,這個我服務長達八年再熟悉不過的老舊透天厝,三樓的階梯,卻一步步爬得沉重。來到床邊,我輕手輕腳的檢查著奶奶生命徵象,幫她戴起氧氣管,床邊站了蓮姐姐跟菲籍阿麗,他們安靜無聲,我感覺到他們急促的呼吸,紅著眼眶、緊握搓揉拳頭看著我,我說:「奶奶選擇好日子要離開了,謝謝奶奶給我照顧她的機會,現在需要聯繫家中可以到達的其他成員,時間很短暫,但是很重要,依循奶奶先前善終意願,陪伴並盡可能的讓她舒適沒有痛苦直到最後一刻」。

  長期照顧的工作艱辛又漫長,對每位照護家庭都有著很深的感觸,透過到宅訪視服務,協助重症臥床個案量測血壓、體溫、血糖,安排醫師到府評估,詢問照護近況,做基本的全身理學檢查及管路更換,最後監測個案平日用藥,給予照護者衛教,教導預防疾病併發症和失能惡化,讓長期臥床的患者,不需舟車勞頓的到醫院,也讓照護的家屬降低照護負荷,護理師是紀錄一篇篇照護家庭故事的有聲小說、是傳送專業的護理行動車,無論風吹、日曬、雨淋,每一份感謝都讓我從中得到了自信與成就感,踏出的每一步都是一種學習,走入居家,就是服務社區民眾,也更加肯定了居家醫療的工作價值與意義,在往後成長的路程中,我仍會以更積極主動的心及謙虛的態度來陪伴照護家庭面對任何問題,以甘願、歡喜的心 克服困難的付出。

  • facebook
    facebook
  • Messenger
    Messenger
  • 服務電話
    服務電話
  •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