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減肥法千百種,「內科減重」與「外科減重」各有優缺點,民眾應視需要選擇適合的方式。醫師提醒,減重最後都需自我控制才能避免「溜溜球效應」,維持成果。
 
每個人都聽過許多減肥方式與偏方,阮綜合醫院醫師宋天洲表示,減重分為「內科減重」與「外科減重」,運用飲食、運動、藥物等都屬於內科減重,外科減重是指胃縮小、胃繞道及胃束帶摺疊手術達到減重的效果。
 
肥胖者常見血壓、血糖及膽固醇三高的問題,手術減重可減少食量,有效減輕體重,改善肥胖相關代謝疾病,術後搭配均衡飲食原可長久維持,復胖機率低。統計減重手術後2年內可減去多餘體重60%以上,相較內科減重的10%至15%,明顯有很大的成效。可是仍有1%會有縫合處滲透腹膜炎的風險。
 
「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外科減重手術。」宋天洲說,當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2以上,或是有代謝相關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或是嘗試內科減重半年以上減重成效不理想者,才適合藉由外科減重手術來減輕體重,改善慢性疾病。
 
內科減重與外科減重方式各有優缺點,但都需自我控制才能避免「溜溜球效應」,維持減重成果。
 
醫師提醒,如果復胖後再次節食,會一次比一次更難瘦下來,陷入易胖體質的惡性循環,體脂率也越來越高。
 
※此區為圖文編輯器,可由後台新增/編輯,圖片寬高不限,建議寬度1140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