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骨質健康促進中心

科室介紹

原發型骨質疏鬆症:出生之後,人的骨質密度會隨著年紀慢慢增加,在三、四十歲左右達到最高峰。四十歲之後,骨質流失速度加快,骨質密度就會開始減少。年紀越大,骨質密度就越低。骨質密度低到某個程度以下的時候,骨折的機率就會增加,此時就稱為骨質疏鬆症。女性在更年期後,相對於男性,骨質會快速流失,所以罹患原發型骨質疏鬆症的病人以女性居多。

 

續發型骨質疏鬆症:大都有其特殊病因,係由其他疾病引致骨流失所致,如服用類固醇、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疾病、性腺機能低下、類風濕性關節炎、腎臟疾病、肝臟疾病、糖尿病、吸菸、酗酒、臟器移植、骨折、腸道吸收不良等狀況所引起。

 

根據衛生署委託中研院執行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從民國93年到97年間,台灣地區50歲以上女性,有41.2%患有骨質疏鬆症,盛行率比日本、香港還嚴重。同時,其他醫學研究也發現,台灣地區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及骨折發生率是全世界華人最高的,與美國白人的統計差不多。

 

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流失的速度會迅速增加,超過男性,到六十五歲左右才又減緩到與男性相當。所以男性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時間平均比女性晚十年。 但是,根據統計,大於五十歲的男性中: 一、 約有4%-6%的人患有骨質疏鬆症;另外有33%-47%為低骨密(還不到骨質疏鬆症,但是骨密度比較低,比較有機會進展到骨質疏鬆症) 二、 有八分之一的人將會發生因為骨質疏鬆導致的骨折,包括有6%的人將會發生髖關節骨折,而有5%的人將會發生脊椎骨骨折。 而且,男性一旦發生了髖關節骨折(骨質疏鬆症最嚴重的併發症),台灣地區的統計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2%,比女性的15%高出許多。存活的病患中三分之一從此失去自理生活的能力,需要他人照顧。

 

骨質疏鬆本身是沒有症狀的,但是骨質疏鬆的病患比較容易骨折,然後才會引起疼痛。所以一般的腰痠背痛通常都跟骨質疏鬆沒有關係,除非是骨質疏鬆的病患發生了腰椎的壓迫性骨折,才會引起腰痛或背痛。骨質疏鬆嚴重的病患骨頭非常脆弱,可能只是稍微跌坐在地上,或甚至打個噴嚏,就會發生脊椎的壓迫性骨折。所以有時候病患就醫的時候,X光發現已經有多節脊椎的壓迫性骨折,而病患卻想不起來什麼時候曾經跌倒。

 

科室介紹

 

※此區為圖文編輯器,可由後台新增/編輯,圖片寬高不限,建議寬度1140px
  • APP
    APP
  • LINE
    LINE
  • facebook
    facebook
  • Messenger
    Messenger
  • 服務電話
    服務電話
  •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