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文章
如何預防中暑
中壢天晟醫院 心臟內科 蔣國煊醫師
中暑是十分常見的問題,並不限於勞工、農夫或軍人,這幾年路跑風氣盛行,中暑也很容易發生在路跑者身上。
熱傷害由輕微到嚴重分為熱痙攣、熱衰竭與中暑。一般人所稱的中暑是指熱衰竭而言,醫學上的中暑則是指合併了意識障礙(如昏迷),如果沒有經過適當快速的降溫並且住進加護病房治療,死亡率極高。
人體是透過流汗來散熱的,而負責的器官就是皮膚。八仙塵爆事件讓大家知道了皮膚是很重要的器官,排汗調節體溫就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其他功能還包括防止水分流失、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感知等 。
人體缺乏水份的時候,會把水分留給維生的重要器官,比如大腦、心臟,而把相對不重要的部分「限水」,比如皮膚。皮膚的水分不足,當然就沒有辦法進行排汗降溫的工作。當然,皮膚排汗是個會惡化「缺水」的行為,會讓身體的調節系統更加對皮膚「限水」。從上面的說明,我們知道,要預防中暑,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喝水(不是多喝飲料)。
當環境濕度增加的時候,汗水就不容易蒸發,因此散熱會變得困難,比如像剛洗完熱水澡的浴室,或是像三溫暖裡面的蒸汽室的感覺一樣。因此中數的危險係數裡面有濕度這一項目,而中暑危險係數=溫度+(濕度x0.1),超過40就是危險狀態。比如溫度33度而濕度70%,危險係數就等於40,中暑的危險就很高。
要避免中暑,就必須知道哪些人可能是高危險群:
戶外工作者,體能勞動產熱大,陽光曝曬又是一個熱量來源,所以必須大量補充水分,讓身體流汗以及定時排尿,使用防護用具(寬鬆吸汗的衣服以及遮陽帽),注意環境狀況(中暑危險指數),以及辨識可能中暑的徵兆(胡言亂語行為異常、噁心頭痛嘔吐虛弱、皮膚熱且乾燥)。緊急處置包括移至通風陰涼處,褪去不必要衣物,以噴霧器(如化妝品用或澆花用)灑水並吹風降溫,並且考慮送醫。
肥胖者、慢性病、老人家以及嬰幼兒,排汗散熱機能都比較差,也是中暑的高危險群。
最後要提的一種很常見,就是冷氣房引起的中暑,中醫稱之為「陰暑」。原因在於冷氣造成皮膚血管收縮,加上飲水不足,以至於體內熱量無法排出。建議冷氣房溫度不要設定太冷,多喝水(溫水為佳)至固定每一兩小時排尿一次,室內室外溫差過大時,給身體幾分鐘適應一下。如果中暑症狀已經發生,可以補充溫開水,臉及脖子噴灑水霧,按摩後頸或是刮痧,效果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