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骨科

醫療文章

老人之不老生活哲學
2013-11-06
林重道醫師

中壢天晟醫院 骨科 林重道醫師

  「老人」這個名詞是變化多端的,活得夠久,才能稱之為老;其社會經驗豐富,人情世故也較為練達,因此「老」也代表著智慧。但因為人體的各種器官用久了,漸漸地沒那麼順暢,也會如機械般較容易壞,若不好好保養,則壞得更快,而人類是有情動物,所謂保養,包括了身心靈等面向,而且相互影響著,如同年輕時,使用不當致使身體器官發生問題影響功能,或因心理問題造成身心障礙等,而老人的生活問題則更加複雜。本文將從長者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著眼,傳達老而不老的生活態度。

  福祿壽三全大概是所有長者追求的目標。但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即使乾隆皇帝自稱十全老人,亦不免有其缺撼,何況一般人,但若能在日常起居飲食及生活態度上稍作調整,則即使無法盡如人意,也能擁有適意人生。

  無常是不變的事實,因老化所衍生的問題也是在所難免,又因使用不當,故現今的文明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骨質疏鬆等問題層出不窮,其所導致的身心、情緒等問題也接踵而至,故首要心態,即是面對問題,而且有帶病延年的心情,不需畏懼,抱著愉悅平靜的心境,至少能減緩疾病的惡化。

  長者靈性方面的態度,當我在看病人時,如看到長者,我會鼓勵他最好能有宗教信仰,不管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或回教等都可以,因宗教信仰較能使人常保赤子之心,對未來有信心,也因為信仰的力量,能使心靈平靜、少欲知足,若不能學會放捨,則不利於身心的健康,唐代詩人白居易說「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於物長精神」,如能不役於物,常保精神輕鬆,煩惱減輕,免疫力及抗病力也會增強,此為老而不老靈性哲學。

  老人精神有寄託,自然情緒就會穩定,遇事不亂,樂觀豁達,心存聖嚴法師的教導︰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沒有跨不過的坎,只有放不下的妄想」,處事靈活,生活瀟灑亦是老人和年輕人不一樣的地方,忘掉年齡,忘掉疾病,忘掉人世間的是非恩怨,能時時保持一顆愛心,寬容的人,就能開心的生活,和老朋友保持連絡,一起放開心懷,笑笑的過生活,此為健康法寶之二。如果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如能學會一、二種怡情養性的功夫,也是不錯,如書法、繪畫、下棋、打牌等(但不要淪為有太大金額的賭博行為,那就不妙了),或上上老人大學保持不老的心境,對定心亦是有幫助的。

  最後要談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除如上所述的心態樂觀之外,飲食均衡及生活規律,則是體現健康生活的法門。現代人最常見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三高疾病等,由生活態度及均衡飲食著手,都可以使疾病遠離或減緩惡化。均衡飲食包括脂肪15%。(飽和0-10%,不飽和脂肪3-7%、蛋白質(10-15%)、微量元素(花生、核桃仁、杏仁、糙米等)、游離糖,食用膽固醇(最多300毫克)等,不抽煙、不酗酒,只吃對的食物,不用吃貴的食物,而老人的衣服,應順著天氣的變化及個人體質的不同來調節。最好衣料以棉、麻、絲製品為主,輕軟、暖、寬鬆、簡便為原則,在秋冬之季,早晨或晚上天氣較冷的時候,戴帽子可維持身體的熱平衡。居家時應維持光線明亮,空氣流通,不要有太多的障礙物及地板不宜太滑以免跌倒造成嚴重的後果,樓梯及廁所應有扶手,這是長者在居家生活應該注意的。

  運動對人的健康是很重要的,骨質疏鬆是一種無聲無息的疾病,随著年齡的增長。骨質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而只有補充鈣是不夠的,能夠透過運動及陽光可促進鈣質的吸收,利用,並使骨骼強化,對骨質疏鬆預防有強大的作用。那什麼運動最好呢?老人運動最重要的態度是量力而為,持之以恆,不要和人比,不用競賽的態度,運動後能使心情舒暢,精神愉悅即可。走路是最好的運動之一,每天清晨及傍晚是最好的走路時刻,每次20-30分鐘即可。而太極拳、香功、毛巾操、跳舞、游泳等都是較適合老人的運動。太激烈的運動最好避免,以免造成運動傷害。說一個小小故事,有一個老人走路的時候,遇到一個高度將近一米的地面,他那時候想︰我年輕的時是一個運動好手,這一米高度,實在不算什麼,所以他看不遠處的階梯太麻煩,就往下一跳,誰知咔啦一聲,下肢劇痛也爬不起來,原來是骨折了。恢後期約一至兩年,身體也變差了,這給我們的啟示是老人的運動宜緩應穩,該用溜的就溜用的,姿勢不好看沒關係,不受傷是最重要的原則

  所以老而不老的生活態度,總括起來,為保持精氣神的充足(精力充沛、氣血充足、神識健全)吃得健康,使臟腑通順,則身心平安。

  怡情養性,保持平穩的情緒及心胸寬闊豁達,安然的帶病延年(不怕病才能少得病),適時的用藥及飲食調節,慢慢的有規律的運動,睡得飽、吃得健康,如此可以使長者擁有健康愉快生活。

  • LINE
    LINE
  • facebook
    facebook
  • Messenger
    Messenger
  • 服務電話
    服務電話
  • top
    TOP